《中国政协》杂志刊发全国政协委员、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86届制冷专业校友唐俊杰理论文章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高梦雪  编辑:张孟凯  发布时间: 2025-05-12 浏览数:

近日,《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9期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86届制冷专业校友唐俊杰的理论文章《深化双链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文章聚焦农业现代化关键领域,深入探讨通过双链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破解冷链物流断链、高损耗、高成本等行业痛点的战略路径。

作为生鲜供应链领域的专家,唐俊杰委员结合多年行业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构建智慧绿色冷链生态体系的六大创新举措:从制定冷链专项规划到推广物联网与5G技术应用,从建设冷链“新基建”到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为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理论支撑和实操性政策建议。

文章特别强调要通过“冷链+预制菜”“田头共享冷库”等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冷链标准制定,推动中国冷链技术与标准走向世界。这些观点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洞察力,更彰显了其作为政协委员为农业现代化建言献策的责任担当,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文章原文如下: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高效运行对于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持续满足、维持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及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2024年8月31日,位于沈阳浑南区的东北冷鲜港生鲜交易平台果品批发市场正式启动,它是国内唯一一个全冷链环境下的生鲜农产品交易硬件平台。(视觉中国/图)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与标准体系。一是制定专项规划。将农产品冷链物流纳入国家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领域,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建立农业、商务、交通、工信等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解决用地、用电、资金等瓶颈问题。二是完善标准与监管。加快制定覆盖预冷、仓储、运输温控等全链条的冷链标准,推动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全流程追溯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产地到消费端的透明化监管。

二、以技术创新驱动冷链效能提升。一是推广新型技术应用。在数字化技术方面,部署物联网(IoT)传感器、5G+北斗定位,实现温湿度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控;利用AI算法优化物流路径,降低空载率。在绿色技术方面,推广光伏制冷、氢能冷藏车等低碳装备,建设近零碳冷链园区。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在枢纽节点应用自动化分拣、无人冷库,减少“断链”风险。二是建设冷链“新基建”。支持产地预冷、移动冷库等“最先一公里”设施建设,补齐乡村冷链短板;布局区域性冷链云仓,推动共享冷链模式,降低中小农户使用成本。

三、推动双链深度融合,构建生态化体系。一是产业链协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冷链联盟,整合种植、加工、物流、销售资源,打造“产地直供+冷链配送+终端新零售”一体化模式;发展“冷链+预制菜”“冷链+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延伸价值链。二是供应链韧性提升。建立国家级冷链应急储备中心,应对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风险;推动“海运冷藏箱+铁路冷链专列”多式联运,降低长距离运输成本和全社会物流成本。

四、创新金融与商业模式。一是金融支持。设立冷链产业基金,开发“冷链设备融资租赁”“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对使用绿色技术的企业给予贴息贷款、碳减排奖励。二是模式创新。推广“田头共享冷库”“冷链共配平台”,解决分散农户需求;探索“冷链物流+社区团购”模式,通过需求聚合降低边际成本。

五、培育人才与国际化合作。一是人才培养。建立高校与头部企业共建冷链学院,培养懂农业、物流、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开展“数智冷链”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乡村就业能力。二是开放合作。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冷链规则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支持企业布局海外冷链节点(如东盟农产品预冷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

六、典型示范与梯度推进。在农产品主产区(如山东、云南)、城市群(长三角、粤港澳)建设一批国家级冷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模式”经验。针对不同区域(东部/中西部)、不同品类(果蔬、肉类、水产品)制定差异化推进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性破解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断链、高损耗、高成本问题,实现从“传统冷链”向“智慧、绿色、韧性”新质冷链的转型,最终形成双链互促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